![]() |
朝鮮通訊使是朝鮮王朝派往日本的使團,在江戶時代第12次訪問日本。據“朝鮮通信導航 in 吳市下鐮裡”網站的解釋,該網站以廣島縣吳市下鐮裡町的朝鮮通信博物館為中心,介紹了下鐮地區的歷史、文化和特產。當時,朝鮮使節在吉祥的場合或取代幕府將軍的時候,帶著朝鮮國王的國書來到日本。)和江戶(現在的東京)。這是一段近2000公里(往返約3000公里)的漫長旅程,據說海上有日方龐大的船隊迎接,陸地上也有大批的遊行隊伍。 2000人,其中包括日本警衛。當時,一生中只有一兩次機會看到朝鮮駐日本使節的遊行,因此據說有很多觀眾參觀了這條高速公路。
該網站稱,“通信”的意思是“信仰”的交流,而選擇通信的意義在於,它是江戶時代日本和韓國之間基於關係的和平交流。 “信任。有,”他解釋道。
此外,對於此次韓國特使來回的目的,該網站表示,對於日方來說,“通過一場全國性的活動來歡迎先生”,此外,相信在貨物交換方面也有好處。通過貿易和吸收韓國先進的學術和文化。”另外,根據豐臣秀吉侵朝的歷史,人們認為韓方的目的是為了帶回當時在日本被俘的朝鮮人,並掌握外交和日本的局勢。” 。
五百左右使節的首領稱為正使,副使、正使三名使節稱為三責使。首席信使的重要職責是向江戶幕府將軍傳遞朝鮮國王的國書。除了三位特使之外,通信士一行還加入了一名秘書、一名翻譯和一支樂隊。
2018年,位於韓國西南部木浦市的國家海洋文化遺產研究所參考史料,決定將通信師進行的睦鄰外交歷史及其建造技術傳承給後代. 修復了載有朝鮮的特使船佐賀縣立名古屋城博物館所藏的《朝鮮使臣船圖》等日本史料也被作為參考。修復後的船舶原尺寸,總噸位149噸,長34.5米,寬9.3米,高5米。包括設計和船舶材料採購在內的建造週期約為四年,建造成本約為2.118億日元(折算為日元)。
應對馬方面的要求,在兩國民間部門交流的背景下,該船原定於 2019 年 8 月抵達。但由於當時日韓關係惡化以及COVID-19病毒的傳播,行程被推遲,並重複了沿海試航和觀光航行。
該船將於5日和6日在對馬舉行的“對馬伊豆原港節”上亮相。隨後,1日上午,包括上述負責修復工作的海洋文化財產研究所在內的約10人登船,從釜山港出發。當天下午,他們進入對馬市日高津港。
韓國政府對重振日韓交流寄予厚望,認為江戶時代末期使節停止往來已有約200年的歷史。在對馬井津原港祭上,四年來首次再現“通訊遊行”,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公民將穿著傳統服裝在街道上游行。市民還可以體驗登上停泊在碼頭的修復船。釜山文化財團、對馬市海洋文化財研究所、對馬市伊豆原港祭振興會於6月舉行了簽約儀式,目前正在積極籌備活動。據韓聯社報導,釜山文化財團首席執行官李美妍表示,“此次活動重申了朝鮮通城特使作為外交使命的意義,具有通過文化建設和平的意義。”
2023/08/07 13:23 K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