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關注下,人們期望現有製造設施能產生綜效,一場全面的產業格局重組正在進行中。據業內人士稱,現代汽車、特斯拉和中國的肖平汽車是其中的佼佼者。
小鵬汽車和其他汽車製造商已宣布計劃研發和量產人形機器人。一些公司已在其工廠部署機器人進行測試,探索商業化的可能性。
現代汽車宣布,其集團機器人製造商波士頓動力公司已開發出高度靈活的人形機器人“Atlas”,該機器人可以像人類一樣執行多種動作,例如行走和奔跑。
該公司正在推進其Atlas機器人的商業化。它將追加投資50億美元(約7,700億日元)在美國生產該機器人,並將於今年年底在喬治亞州的一家新工廠開始對Atlas機器人進行測試。
現代汽車集團董事長鄭義聖表示:“製造業的未來取決於人機協作。未來,我們將使集團20%的銷售額來自機器人領域。”
特斯拉將於明年推出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第三代車型。
該公司計劃開發並大規模生產這些機器人。執行長馬斯克在最近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人形機器人是一項可以創造無限利潤的業務”,該公司長期目標是生產1億個機器人。
小攀本月發布了人形機器人Iron,該機器人配備了自己的人工智慧晶片,並計劃在明年年底開始量產。
比亞迪宣布將於下個月推出國產人形機器人“博博D”,並計劃明年將產量擴大到2萬台。
BMW正在美國斯帕坦堡工廠試驗部署名為「Figure 02」的人形機器人來協助生產,梅賽德斯-奔馳也在組裝過程中使用它。
豐田、奧迪、本田等公司也正在快速研發機器人。
汽車製造商之所以致力於研發機器人,是因為
這是因為汽車生產過程中累積的技術和大規模零件供應鏈可以直接利用。透過利用現有的生產線和供應鏈,可以建立新的基礎設施。
無需製造新機器人即可大規模生產現有機器人,這將顯著降低成本。此外,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發展過程中累積的控制和感測器技術也將應用於人形機器人。
與機器人相比,機械手臂有許多重疊的組成部分。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過程中的機械手臂的控制原理與人形機器人類似,這使得該技術具有很高的可擴展性。
此外,人形機器人外形與人類相似,因此無需對現有工廠設備進行重大改造即可部署到工廠中。
預計這將提高生產率,從長遠來看降低勞動力成本,並透過銷售機器人創造收入。然而,業內許多人士認為,這項技術要實現全面商業化還需要更多時間。
這是因為仍有重大的技術挑戰,例如關節控制的精確性和能源效率,而且大規模生產的成本結構尚未完全確定。
英國市場研究公司IDTechEx表示,“人形機器人預計將從2033年左右開始全面部署,用於執行複雜任務”,並且“價格”。
如果價格降至 2 萬美元左右(約 308 萬日圓),而物流和運輸工作成為可能,市場將迅速成長,到 2035 年規模將達到 300 億美元(約 4.6 兆日圓)。
是。
2025/11/11 07:09 KST
Copyrights(C) Edaily wowkorea.jp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