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經濟正處於衰退期,由於溫室氣體減排導致電價上漲,人們越來越擔心商業環境可能會變得更加嚴峻。
根據相關產業17日消息,國內鋼鐵和石化產業對韓國政府提出的2035年經濟成長率預期感到擔憂,悲觀地認為這將導致韓國工廠繼續大量外遷。
該公司已將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設定為“與 2018 財年相比減少 53% 至 61%”,並正在修訂其商業計劃,以重組其溫室氣體減排策略。
根據氣候、能源和環境部的說法,到 2035 年,工業界必須比 2018 年減少至少 2.091 億噸溫室氣體排放。
考慮到首爾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 4,500 萬噸,我們必須減少相當於四個首爾城市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量。
韓國政府計劃提高向企業支付排放權分配的比例,以減少工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
目標是到 2030 年,將這一比例從目前的 10% 逐年提高到 50%。有償排放權分配製度是指政府透過拍賣或其他方式向企業出售溫室氣體排放權的製度。
據估計,到 2030 年,發電業將需要為配額支付費用,金額將達數兆韓元。
普遍觀點認為,這種影響最終會轉嫁給電力生產商。發電公司使用煤炭和液化天然氣(LNG)等化石燃料發電。鋼鐵業正在進行資本投資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該國仍在努力擺脫與中國低價產品競爭而造成的赤字危機,但需要進行大規模投資以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這是因為他們同時也必須進行其他投資。他們尤其擔心電價和碳排放信用額度價格上漲的可能性。
他說:「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是,必須額外投入數千億韓元資金來彌補權益方面的缺口。」石化業也面臨類似的困境。大型企業已經接連遭受損失。
韓國政府目前正在推行結構調整計畫。在這種情況下,韓國面臨提高環保產品產量的壓力,而這些產品價格昂貴,經濟效益較低。
此外,石化產業已經多次要求韓國政府降低電價以克服危機,但現在卻面臨電價上漲的風險。
專家表示,韓國政府上調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不現實。然而,企業很可能會接受政府的新標準。
報告稱,由於這種情況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進行結構性創新,例如增加現金儲備以購買排放額度,並在中長期內生產環保、高附加價值產品。
西江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李德煥表示:“2018 年設定的目標本來就很難實現,所以他們又做出了一個空頭支票。”
「不可能的事就是不可能的事,」延世大學新材料工程系閔東俊教授說。 “韓國企業已經開始將生產轉移到海外以利用廉價能源。”
“關注點正在轉移,”他說道,“隨著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不斷上調,預計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加速。”
2025/11/18 07:09 KST
Copyrights(C) Edaily wowkorea.jp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