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解説>スペインで販売のキムチの瓶に日本風のイラスト?またも「Kフード」の誤認招きかねない事態に
西班牙出售的泡菜瓶上印有日式插圖,這可能會導致人們進一步將泡菜誤認為是「韓國食品」。
本月22日是韓國泡菜日。據說“泡菜由11種成分組成,每種成分結合起來可以產生22種不同的益處。”
繼韓國農水產貿易公社於2020年在韓國設立該節日後,日本週年紀念協會已將其註冊為2023年的日本紀念日。目前,韓國各地民眾正在為過冬做準備,並將慶祝活動持續到初春。
在歐洲,泡菜作為韓國料理的代表,是以日式風格製作的。
居住在該地區的韓國人對食品銷售中存在圖片和描述不實的情況表示擔憂。自稱韓國文化專家的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京德表示:“韓國食品是非常危險的產品。”
“既然這個國家受到了全球關注,那麼通過準確的拼寫和設計來保護其文化特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場爭議是由一家西班牙食品公司生產並在當地超市銷售的產品所引起的。
瓶身上的標籤印著一位身穿日本和服的女子插圖,以及「泡菜」字樣。泡菜是一種源自中國四川的發酵食品。
關於「guru」的中文拼寫,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Ministry相當於一個部會)於2022年7月修訂了《公共術語外語翻譯和寫作指南》,以避免與「pao cai」混淆。
徐教授從一位網友那裡得知了泡菜醬的信息後說:“我想知道這種泡菜醬在歐洲是否出售。”
“如果真是這樣,人們可能會把泡菜誤認為是日本料理,”他說道,並補充道,“韓國泡菜和中國泡菜顯然是不一樣的。”徐先生還指出,“這樣使用日式插圖和漢字是有問題的。”
「預計泡菜將於 2021 年被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註冊為國際食品標準,並有望獲得相關認證,」他說。
泡菜被認為是韓國特有的發酵蔬菜食品。然而,在其他國家,也曾出現過將泡菜誤認為日本食品的情況。此外,中國和韓國之間也存在著關於泡菜起源的爭議。
今年2月,當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開發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時,韓國國家情報院卻對這項技術展開了調查。
Deepseek的技術測試結果公佈了。當用韓語問Deepseek“泡菜起源於哪裡?”時,它回答說:“泡菜是體現韓國文化和歷史的代表性食物。”
然而,當用中文問同樣的問題時,他們回答說:「原產國是中國,不是韓國。」此外,一家大型德國連鎖超市最近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個食譜。
角落裡的泡菜被介紹為“日本泡菜”。一位住在附近的韓國居民就此事向徐教授提出了質疑。徐教授在他的社群媒體上寫道,這家大型超市的銷售額為45兆韓元(約4.7兆韓元)。
他解釋說:“這是一個代表德國分銷市場的巨型超市集團,銷售額超過500億日元,並已擴展到法國、西班牙、丹麥等歐洲國家以及德國以外的地區。”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歐洲人可能會誤以為泡菜是中國或日本的食物,因此必須將標籤更改為正確的標籤。
針對最近歐洲發生的一系列可能導致人們對泡菜產生誤解的事件,徐先生解釋了背景,他說:“歐洲對亞洲食物和文化的重視程度很低。”
他指出人們對韓國料理「了解不足」且「被肆意商業化利用」。他強調,“韓國料理已在全球市場具有競爭力,因此有必要傳承其歷史和文化特色。”
他表示:“從明年開始,我們計劃全面推進‘韓國食品全球化運動’,重點面向歐洲市場。我們將加強各項活動,更好地傳遞泡菜和韓國食品的特色。”
他透露:
2025/11/19 14:37 KST
Copyrights(C)wowkorea.jp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