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首爾大學英語教育系李炳民教授在其社群媒體上發文稱,高考韓語部分第三題有兩個正確答案,而且句子本身也存在問題。
李教授指出的這句話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一位前榮譽退休教授犯的錯誤,他將閱讀理解簡單地解釋為「解碼」和「語言理解」。
本文探討了菲利普·高夫的《閱讀的簡單觀點》。文章指出,「(在這種簡單觀點中)一旦解碼能力透過閱讀經驗得到發展,
李教授指出:“由於語言理解能力也可以通過閱讀得到發展,因此,在解碼能力發展之後,閱讀經驗被認為是閱讀理解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
他表示,「閱讀的簡單觀點」理論中的一些解釋是不正確的,而且CSAT韓語考試的第1題到第3題似乎有兩個正確答案。
他指出,純粹視角理論中「語言理解」的概念被誤解了。李教授說:“語言理解是指把握口頭聽到的或書面讀到的內容的含義的能力,以及…”
他說:“認為‘語言理解’包括掌握所讀文字的含義這種解釋是不正確的。”
「用這個作為解釋是不合適的
李教授也指出,該理論中的「語言理解」是指「傾聽和理解口頭表達內容的能力」。
李教授說:“第三題似乎有兩個正確答案。既然題目要求你選擇錯誤答案,那麼這題中的錯誤選項就是第3題和第4題。”
李教授說:「第三個選項是題目所問的陳述,雖然含糊不清,但並不正確。」李教授認為,第四個選項很可能是出題者想要表達的正確答案。
出題人會根據文本論證答案3也是正確的。然而,由於文本本身對「簡單視角」理論的解釋是錯誤的,因此答案3也是錯誤的。
李教授總結道:“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我都無法理解為什麼研究生們研究的課題會突然出現在高中生的大學入學考試中,並引起爭議。”
李教授是一位專門研究閱讀理解和語言相關理論的研究員,他對高夫的理論尤其感興趣。
我研究和講授「簡單視角」已有十餘年。然而,這並非今年大學入學考試日文部分首次被指出有錯誤。
先前,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哲學系教授李忠鉉探討了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關於個人認同的觀點。
他聲稱第 7 題沒有正確答案。李惠煥是一位受歡迎的講師,也是暢銷教材《大學入學考試韓語(以前稱為「語言」)技巧》的作者,他也提出了類似的說法。
韓國課程與評鑑院已於本月17日關閉了對試題及正確答案提出異議的申請期,並於25日確認了最終正確答案。
結果將於稍後公佈。
2025/11/23 21:31 KST
Copyrights(C) Edaily wowkorea.jp 78
